一、道具:一桌兩椅
二、演員:2人
三、劇情說明:元時,萬戶府小姐含嫣與嫂游春,路過梵王宮,偶遇少年獵手花云箭射雙雕,羨其絕技,慕其英俊,心生愛戀,但苦于男女有別,無從溝通;丶液笙嗨汲杉,臥床不起。
含嫣之兄仗勢欲搶民妻韓娘子入府,花婆設計將花云假扮韓娘子用花嬌抬入萬戶府含嫣繡房,成全二人良姻。
《掛畫》即是“韓娘子”花轎未到之前,少女含嫣偕貼身丫環為迎接心上人花云,打掃、布置繡房的一折戲。
劇情生動歡快,表現了少女迎接“心上人”前、喜悅、急切、慌亂且不無羞澀的復雜心情。
四、蒲劇名伶王存才(1894—1957)首先將戲曲特技蹺子功用于《掛畫》,頗受群眾歡迎,民間曾有“寧誤收秋打夏、不誤存才掛畫”和“寧不坐民國天下,也要看存才掛畫”等說法和贊譽。遺憾的是由于歷史的原因,自50年代初始,蹺功在戲曲舞臺上被禁止,而后隨著存才老先生仙逝,此技徹底失傳。
臨汾藝校副校長馬杰敏獨具慧眼,于2002年將絕跡于舞臺已半個世紀的蹺功絕活挖掘利用。戲曲專業高級講師伊紅艷對蹺功表演的技術問題反復揣摩,悉心鉆研,終于在零傳授的困難情況下獨得此技,深諳其個中三昧,成功地將蹺功用于《掛畫》,并教出了常濤、馬春麗、亢宇航三位“小梅花金獎”學生,蹺功表演也頻頻應邀參加海內外各類演出,獲得專家、同行的充分肯定和戲迷觀眾的熱愛和歡迎。